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扫码联系客服

QQ咨询

QQ咨询

咨询热线

咨询热线

售前咨询

400-001-8259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

供应商也很难:利润率下降3-5成,“关系单”基本清零,零售商需要解决方案

2022/2/23 17:10:44 人评论

实体零售商业绩增长困难,开店计划缩水,使得一大批供应商遭遇考验。第一重考验来源于业绩下滑。门店设计、照明、货架、冷链、购物车、软件等板块供应商均表示近两年来生意难做。其中订单量下降、订单金额缩水、利润率下滑、新客户拓展困难等问题,在多家供应商中有所体现…

实体零售商业绩增长困难,开店计划缩水,使得一大批供应商遭遇考验。


第一重考验来源于业绩下滑。门店设计、照明、货架、冷链、购物车、软件等板块供应商均表示近两年来生意难做。其中订单量下降、订单金额缩水、利润率下滑、新客户拓展困难等问题,在多家供应商中有所体现。这也促使一些供应商裁员、合并部门,从而优化成本。


第二重考验在于如何真正满足零售商需求。疫情前,零售商对供应商的筛选标准主要在于过往合作案例背书、品牌知名度、性价比、服务以及资源整合等方面。但自疫情以来,零售商业绩增长压力,也传导到供应商层面。在未来合作中,零售商希望有供应商能拿出一整套解决方案。


虽然零售商与供应商分属甲、乙方,关系较为敏感。但发生在供应商层面的变化,既可以明确反映出零售行业遇到的问题,也能第一时间发觉零售商愿意投入试水的方向,因而需要加强联动。


为此,采访多位供应商之后,《第三只眼看零售》发现,有三个共性变化值得行业关注。


首先是行业泡沫进一步挤压,零售商招标更为务实。比如说零售商在选择供应商时,会为了技术壁垒、售后品质等因素买单,但对于品牌溢价、人情关系等考量则更为慎重。同时,多类供应商均在下调利润率,通过开源节流等方式优化成本结构。虽然短期来看导致供应商日子难过,但长期来看有利于行业整合重构。


其次是平均主义成为过去,两级分化逐步加强。这一方面体现在供应商竞争维度,类似于门店设计、货架等技术壁垒较低的供应商大多反映压力极大,但像冷链、智能秤、软件等供应商则相对好过。另一方面,在多数零售商放缓开店计划的背景下,会员店、区域龙头等企业则成为为数不多还在筹开新店、改造旧店的企业。


最后是供应商也需要走向专业化,向零售商提供解决方案。例如一位陈列道具供应商表示,“现在客户需要的不仅仅是你把道具卖给他,而是告诉他卖场怎么调整有利于业绩提升,然后顺便把道具卖给他”。


门店设计:利润率腰斩,竞标难度成倍增长


对于门店设计供应商来说,生意来源主要在于零售商的两个动作,一是拓展新业态、新店,二是老店改造。进入2020年之后,不少门店设计供应商发现,订单越来越少。


这主要是由三方面原因导致。一是受行业大环境影响,零售商普遍压缩开店计划。其中缩水最为明显的是头部零售企业。这些企业此前是门店设计供应商的主要目标客户,曾经在2020年之前为不少门店设计供应商贡献大笔订单。


但目前来看,还能持续开店的零售企业主要剩下两种,一种是有国企背景,但竞标者极多,且难以保持长期合作。另一种则是区域中尾部企业。但这些企业开店对设计本身的要求不高,也就容易出现低价竞标。


“有些小企业实际上只是需要一张图纸,从而应对消防等相关部门审核。”一位供应商举例称。


上述现象反映到门店设计供应商层面,一方面是老客户订单量缩水,甚至突然中断合作。另一方面便是新客户拓展困难。例如一位门店设计供应商表示,”我们此前还能通过展会、广宣等方式拉新,通常参加一个展会至少能拿到多笔意向单。但现在80%的新订单都来源于老客户推荐。”


这位供应商同时透露,此前与一家零售企业达成合作,至少能合作3年左右。但现在不少零售企业不断更换设计公司,希望常换常新,试图获得新的灵感,推动业绩增长。甚至近几年年间不少区域零售企业进入二代接班阶段,也使上一代老总认可的设计公司会被新一代管理层换掉。


二是竞争者数量激增,导致狼多肉少。一位东部地区门店设计供应商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此前拿下一笔订单可能只需要两三家竞标,现在经常会出现七八个供应商抢一笔订单。这就导致零售商拿到标书第一步,就是先砍10%报价。往年30-40万左右的订单对他们来说十分常见,但现在25万的订单已经属于优质订单。


《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门店设计公司主要是人力成本占大头。疫情导致订单量减少后不少门店设计公司裁员降薪,合并部门,间接导致一批有资源的销售、设计人员出走单干。这些新兴公司报价低,成本低,即成为老牌门店设计公司的竞争者。


”同样一笔30万的订单,小公司成本低,拿下来的利润率往往要高于大公司。”一位门店设计公司相关负责人举例称。


三是零售商业绩压力传导,更倾向于能改善业绩的门店设计公司。对于为数不多还能开店的零售企业来说,他们会更加重视投入产出比。这就会促使订单进一步向头部公司集中。


冷链:一二线品牌打包供应、利旧率提升


一位松下冷链商超渠道的代理商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自己经营上的典型变化是疫情之前只做松下一个品牌,现在则会兼作国内冷链品牌。因为,零售商更务实了。


所谓“务实”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零售商采购冷链设备时,关注点开始向性价比转变。比如说以前全线采购松下冷链设备,现在也会用国内技术达标的冷链设备品牌。此前是所有门店都统一采购统一标准,现在则会根据门店商圈等不同属性,投放不同等级设备。


“同时做几个冷链设备品牌是被各方允许的。我们将几个品牌一起打包推给零售企业,对谁都好。”上述代理商表示。


对零售企业来说,选用松下等进口品牌前期铺货流程较长、成本较高。如果进行独家采购,很有可能因为预算不足或开店筹备时间不允许而作罢。但代理商可以进行打包销售,就能够平衡上述问题,将一线品牌用到最需要的板块,同时兼顾二三线品牌能够提供的高性价比。


这位代理商也不讳言,二三线国产品牌的利润会比松下等进口品牌高出一定比例。在订单量缩水的背景下,有助于自己渡过难关。


另一方面,零售商的利旧率有所上升。包括将已关门店的旧设备拉到新店复用,延长旧设备折旧时间等动作均属于相应变化。


“福建区域的几个主流零售企业压缩了开店计划,包括永辉超市、冠超市等企业都以维稳为主。反映我们这里就是订单量缩水。今年我们初八就开始出差见客户,是这么多年最早的一次。但大家普遍反映情况不太好。”一位设备供应商向《第三只眼看零售》透露称。


为此,他们也开始尝试突破,关注下沉市场及供应链方向。


从下沉市场来看,上述供应商反映这些地方的冷链设备市场还具有较大增长空间。一是因为三四线区域此前冷冻、冷鲜等品类占比相对较少,当地零售企业进行品类优化后即具有设备采购需求。二是在三四线城市,社区生鲜等小业态仍然有开店计划,且相比较北上广深来说渠道分化压力较小,因此利于企业拓展订单。


在供应链板块,一部分供应商发现了助农扶农、物流供应链建设等方面的订单需求。他们认为,相比较商超订单来说,这一板块的冷链设备订单量相对较大,而且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增长机会较大。


“这两年还是现金流为王。无论订单金额再大收不回款也是白搭。所以我们不仅会去做以往占比较小的小订单,也会对帐期较长的大订单慎重处理。我对增长不抱太大希望,只希望稳定度过这一阶段。”一位设备供应商感慨。


货架、购物车:新业态是机会,独家供应链下降


“我已经不做货架了,业务量缩水太大。”一位货架供应商表示。零售商在前场硬件设备上或许还会投入一定成本选择优质品牌,但后场则是能省则省。


一位区域零售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这是因为赚钱容易的时候,预算充足,老板愿意为了品牌溢价买单。但困难时期,以货架为代表的工业品设备,在零售企业看来只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就能使用。


“以前我们谈订单,只要说给永辉、大润发做过,区域零售企业就会认,觉得价格贵点也没问题。但现在他们对背书看得就不是特别重,只有产品好,价格低才能打动他。综合来看每笔订单的客单价基本都下降了30%左右。”某品牌货架供应商销售人员举例称。


从利润率来看,上游工业品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也主要由供应商承担。《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最理想的情况是个别供应商与零售商企业达成共识,对于成本压力各自承担一半。但这主要是由于双方长期合作,具有信任基础。大部分供应商均表示,“我5%的成本上涨能有1%由零售商承担就已经算是很好了。通常情况都是零售商说,你支持一下吧。”


不过,据另一位一线购物车品牌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他们2021年购物车的订单量增长明显,主要来自于仓储会员店等新业态快速扩张带来的增量,拓展快递、鞋服、医药、美妆等物流分拣和周转中心以及多数零售商为了降本增效新建物流中心,带来的物流笼车业务增长。但从利润上来看则没有增长,因为原材料、物流运费、人工、汇率等均在涨价。


这实际上已经属于转型较快,情况较好的供应商,体现出只要产品质量过硬、服务性价比高,同时抓住趋势,就有可能在行业下行时期抓住机会。


“其实部分零售商也在尝试寻求价格低廉的产品,但购物车属于直接接触消费者的前场设备,还是需要在安全性、体验感、故障率等方面有所保障,所以综合评估,大多数零售商还是会使用我们的产品。”上述负责人表示。


因为整个市场大环境不乐观,零售商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导致部分零售商的采购策略有所调整。此前,零售商采购购物车,会认为每辆贵200元,但能够多使用8-10年,那么折合到每个月来看就是便宜的。但是现在的部分零售商不愿意一次性投入过高成本,因为他们很难预测未来的发展状况。


为此,上述购物车供应商也在拓展新的业务单元,并且初见成效。


比如说关注零售企业组成的区域联盟,例如保亭会、蚂蚁商联等企业。一方面,在拉新困难的情况下,这些联盟企业仍然具有一定的抱团取暖属性。因此只要获得其中几家代表性零售企业的认可,就有可能靠口碑打开市场。另一方面,这些区域企业相比较全国连锁企业来说,在各自区域中,仍然具有一定增长性。


软件:拉新困难,拓展非商超渠道


《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具有一定技术壁垒的软件供应商情况较好。他们面临的主要难题在于续约及拉新。


“现在数字化改造属于热门方向,所以软件系统供应商还有生意可做,不至于订单量、利润率大幅度下降。但他们面临着多维度竞争,所以未来压力不小。”一位零售企业CTO向《第三只眼看零售》分析称。


首先,从行业竞争来看,软件系统供应商层面不仅有传统ERP系统供应商,还有近几年间崛起的SaaS服务商,以及京东、阿里等互联网平台为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而推出的系统品牌。其中ERP供应商占据了实体零售企业资源,SaaS服务商有多重玩法加持,互联网企业则会通过资源联动、资金补助等方式来抢夺客户。因而竞争激烈。


其次,对于不同零售企业来说,软件系统供应商也需要解决不同痛点。例如中小型区域品牌要推动软件系统搭建、更新,动辄数百万元的投入便是一大门槛。不少零售商便会将性价比作为第一考量因素。而针对具有资金实力的大型零售企业而言,自研系统又是供应商面临的一大难关。例如永辉即成立自有团队,希望建立自己的数字化、信息化能力。


“以前还可以在酒桌上谈生意,谈好了就上线。现在不可能了,都是硬碰硬。而且零售企业也会加大试用比例,比如先在一个区域、甚至一个门店试用,效果好了再推进下一步。中间还有帐期,总体看下来就导致单子越来越难做。”一位软件供应商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此,他们也在拓展宠物、美妆、医药专业店等非零售渠道。这一方面有利于供应商打开新的客户群体,推动业务增长。另一方面,非零售渠道的系统相比较零售系统来说相对简单,投入降低,更易达成合作。这就会帮助供应商以量补差。


可以说,实体零售业这几年遇到的增长难题,也同样困扰着供应商群体。但通过上述供应商案例也能看出,那些真正具有产品力、服务力等优质供应商,仍然能够获得订单。随着行业进一步挤压泡沫,留下来的供应商也会协同零售企业优化成本、进一步回归本质。综合来看不算坏事。

相关资讯

  • 快递,菜鸟驿站,直播购物:老年人的电商之墙

    仅仅用非常简单的观察,就会发现电商适老化,从服务立场,到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都有非常多的问题。追求效率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效率不是所有问题的借口。老龄社会正在加速到来。你的推诿,你的刁难,你给出一个绕人的解决方案,最终都会纠缠到自己和家人身上。

    2022/2/1 23:16:03
  • 这届年轻人,年夜饭都买预制菜了

    “对餐饮企业来说,做预制菜是当前大热的趋势。”朱丹蓬坦言,很多企业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紧跟行业趋势去布局预制菜无可厚非。但关键的问题在于,预制菜市场还没有真正进入产销两旺的节点。这个市场不仅需要消费者的认知和接受,对中央厨房、产业链完整度、品质、服务体…

    2022/2/1 23: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