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扫码联系客服

QQ咨询

QQ咨询

咨询热线

咨询热线

售前咨询

400-001-8259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

爆发、跌落,生鲜冷链产业八个趋势冷静预判:回归本质,静等花开!

2022/2/14 18:01:55 人评论

2020年1月23日凌晨两点,武汉市宣布封城,至今年除夕,疫情已经历经3个春节、持续时间长达739天。在新冠疫情全球流行、出口暴涨的形势背后,中国清零政策、各城市疫情点状散发的状况也持续影响着旅游、餐饮、酒店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中美对抗、共同富裕、规范教培、房地产…

2020年1月23日凌晨两点,武汉市宣布封城,至今年除夕,疫情已经历经3个春节、持续时间长达739天。


在新冠疫情全球流行、出口暴涨的形势背后,中国清零政策、各城市疫情点状散发的状况也持续影响着旅游、餐饮、酒店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中美对抗、共同富裕、规范教培、房地产调控、人口增长等课题,在持续影响着每一个个体。


202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总结,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严峻挑战。


2020年、2021年,云冷产业研究院连续对生鲜冷链产业发展趋势做出预判,大部分观点都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2021年,生鲜冷链领域风起云涌,社区团购从风口跌落,十荟团、同程生活徘徊在破产边缘,部分生鲜B2B陷入裁员、收缩、转型困局。

一方面是资本推动的生鲜冷链商业模式遇冷,一方面是国家冷链物流十四五规划出台,行业发展跌宕起伏,深入的研究思考对未来生鲜冷链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1:双疫情搅动冷链,终将恢复常态


新冠疫情已经影响了我们三个春节,现如今我们可能已经对某地出现阳性病例、进行全员核酸检测的消息习以为常,但南京机场、张家界、内蒙古的疫情还是为行业期盼的暑期出游市场泼下了冷水。


超过700天的的疫情反复,让抄底的海底捞、茶颜悦色等网红企业都尝到了苦头,更多的小型餐饮、旅游和酒店更是举步维艰,关门的不在少数。

随着国内疫苗接种率的不断提高以及病毒变异后致死率的降低,相信2022年将会是转折之年,疫情前的生活常态会回到我们身边。

同时,2018年8月份爆发的非洲猪瘟直接影响了中国人餐桌上动物蛋白的最重要来源--猪肉的供应,双疫情叠加。

在过去两年,中国的冷链人经历了冷链产业的非常时刻,但是,疫情并不会是常态,捋清变与不变,把握客观规律,依旧是生鲜冷链产业投资的关键:


1.政策引领,投资尚需务实科学理性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据不完全统计,国家层面出台了数十项冷链物流相关政策,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商贸物流体系建设等多维度指导部署推动着冷链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2021年底,《“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正式出台,为全行业绘就出了美好的未来发展蓝图。


一方面是国家、部委为冷链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另外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民企对冷链产业跃跃欲试,部分省区出台了百万吨级的冷库建设规划,国有企业大量资金投入冷链基础设施建设。

但现实却是运营状态呈现出了冰火两重天的态势:2021年底,一个地级市建设的大型冷链项目由于运营受阻邀请云冷研究院出谋划策。

我们进行了现场考察:

项目所在地地级市常住人口超过六百万,2020年GDP超过3500亿元,符合中国地级市的典型数据,该冷链项目投入运营已经超过五年,三万五千平方米的冷库,出租率仅为20%,租金只能覆盖能源成本和管理费用,谈投资回报为时尚早,与当初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结论相差甚远。

该项目给行业一个警醒,行业的发展依然遵循客观规律,只有科学认知、理性决策,科学的运营,我们的投资才能朝正确方向前进。


image.png


2.猪不能持续飞,路上走更稳


在去年的产业盘点中,云冷研究院预测,与2020年相比,2021年猪价下跌是必然趋势:生猪价格在2021年上半年将会保持在12元上下,到了下半年很有可能跌破10元。


但即使我们做出了如此预测,也没有想到猪价下跌会来的那么快、那么猛!


2021年八月,双汇“父子内斗”的升级再次爆出行业内幕,双汇2月底高价进入十万吨冻猪肉,已造成上市公司潜亏十亿元,也就是每吨已经跌价一万元,而9月的市场行情已经跌破1.2万元/吨。


很多在年初2.1~2.2万元订货的冻猪肉进口企业,算上财务费用、仓储费用已经亏损50%以上。


冻肉进口价格行情只是猪肉行情的一个缩影,鲜肉现货市场也不例外:


image.png


2018年8月疫情爆发带来的猪肉价格上涨在2021年1月中旬戛然而止,三年的涨幅,半年时间即跌落到底部,跌幅达到-74%,猪肉价格的跌落也体现在猪肉上市公司的2021年业绩预告上:


温氏股份2021年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1年亏损130亿元-138亿元;天邦股份披露2021年业绩预告,预计亏损35亿元~40亿元,而上年同期盈利为32.4亿元;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新希望,000876.SZ)2021年度业绩预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86亿元–9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73.94%-294.17%,上年同期为盈利49亿元。


非洲猪瘟对整个行业安全的威胁依然存在,疫情防控永久性地拔高了行业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行业的进入门槛和风险性。


非洲猪瘟发生后,养殖端普遍加大了防控投入,猪场建立的生物防疫体系,包括消洗中心、中转站等内部配套设施提高了养殖费用,头部上市公司的防控成本在0.5元/斤左右,对成本的影响有限。


长期来看,双疫情影响下的超级过山车般的价格波动将告一段落,暴富的机会或许短期内将不会再有。


从2018到2021年,生猪养殖行业CR10由6.22%提升至19.37%,CR20由7.91%提升至22.72%,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但以散户为主的根本性格局尚未改变,猪周期将依旧。


2021年10月观测到生猪价格低至10.78元/kg,本周期猪价第二次触底预计出现于2022年下半年,老百姓吃便宜肉的时间,还能延续一段时间。


3.冷链进口增速回落,新常态:


2021年全年,我国累计进口肉类近938万吨,较2020年全年下滑5.4%,(2020年全年中国总计进口肉类991万吨,同比增长60.4%)其中进口猪肉总计371万吨,同比减少15.5%。


image.png


分析全年肉类进口数据,我们不难发现,2021年月进口量自5月开始便低于去年同期,到6月和9月差值分别达到了15.3万吨和14万吨,到12月,同期差值达到顶峰,为31万吨。


上述数据的走向与中国猪肉价格的下跌趋势一致:随着国内猪肉供应充足、价格回落,进口冻肉特别是冻猪肉的价格优势不再,需求回归。


image.png


上图中冻猪肉的进口增长率也如过山车一般,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快速增长后,进入下跌通道。


冻猪肉的快速增长来自于国内非洲猪瘟爆发带来的供应短缺,当关键因素消失,回归才是常态。而当进口增长和价格波动带来的冻肉存储需求减弱时,没有运营能力的港口型冷库空置率提升在所难免。


4.冷链作为基础设施,底层物流资产将收到长期重视


2021年6月21日,国内首批基础设施公募REITs迎来上市首秀,其中底层资产为仓储物流资产的两支:盐港REIT、普洛斯REIT。


对于仓储物流行业,周期性风险难以避免,但是仓储物流本身又很大程度上是服务民生保障的刚需,所以抗周期性也十分明显,特别是在疫情背景下,写字楼、综合体、酒店等资产都受到较大影响,物流资产优越的抗跌性脱颖而出,得到了众多投资者的认可。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REITs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物流地产已从地产类的另类资产逐渐转变为核心资产,政策上、理论上的市场前景都一路向好。


但由于核心城市拿地困难,物流地产开发企业前几年开始在二线城市、热点区域的周边卫星城跑马圈地,在项目开发前期遭遇了土地资源稀缺的问题,建成后期由于仓租率不达预期,开发速度骤降。


而纵观有商流、自有物流量加持的平台电商、快递企业等,这些企业的拿地频率反而提高了。


例如京东物流,业务量和税收可观,不仅开发增量可观,在今年1月初,京东对中国物流资产股权的收购也进入了最后阶段,这意味着以运营为导向的物流地产时代来临,物流地产“躺着”赚钱的阶段结束了。


冷链,作为物流地产顶端的明珠,收益高于传统高标仓,从目前来看,国内尚未出现真正具有运营能力的冷链物流地产开发企业,(此处会有争议,云冷研究院的观点是运营能力不是简单的仓库托管、库内操作和城市配送。


而是具有真正提升冷链供应链效率的仓储和物流服务能力,客户粘性高,而非简单的冷库出租),一些以传统高标仓模式建设冷库、干改冷的企业,简单效仿高标仓的招租式运营,并未真正切准行业用户需求。


在社区团购、电商平台等行业收缩、冷库供应量剧增的背景下,部分城市项目空置严重,缺乏持续发展能力。


云冷研究院认为,具有运营能力的冷链物流地产企业,在开发强度、冷链租金和较高出租率的支撑下,将破解拿地难、土地价格高的难题,有望在下一轮的竞争中胜出。


5.“预制菜”暴热?长期看好持续中热:


2020年,云冷研究院认为:随着安井业绩飘红,传统冷冻食品龙头三全的业绩也大幅增长,产业向头部集中的效应进一步提升。


在资本市场,去年提出了预制菜概念的创业公司发展极其火热。A股新上市的公司预制菜企业味知香曾连续收获十三个涨停,味知香的市值曾一度破百亿人民币,尽管它的营业收入只有6.22亿/年,但它的净利率却十分不错。


到2021年9月6日,“餐饮供应链第一股”千味央厨(001215.SZ)登陆A股,再一次让预制菜的概念冲上了热搜,大量资本冲进“预制菜”赛道寻找好标。


但是,预制菜并不是什么新鲜产品,在十几年前就有被广泛使用,风靡全国的湘菜馆背后,是湖南数百家为餐饮服务的中央厨房,即预制菜企业,预制菜以往多销往B端,在行业内称之为“酒店菜”。


而预制菜的再次火爆则来源于各类餐饮、生鲜零售头部玩家直接售与C端用户的举动。


云冷研究院认为:B端厨房工业化来自于降成本和提效率的要求,C端预制菜对生活方式的变革,则是长期、缓慢变化的过程,虽然疫情期间培养的居家做饭习惯有利于促进预制菜崛起,但谈爆发为时尚早,但可预期赛道将长期中热,值得长周期投入。


同时,预制菜的产业门槛极低,散、小、乱的局面恐怕会长期存在,品牌的成长也需要漫长的过程,靠资本驱动不一定灵!


历史的经验也证明了,在下游需求尚未爆发之际,仅仅依靠资本市场的火热和供给端的爆发,企业极易出现生存困境,去年上半年暴热的新消费赛道到了下半年就进入冰冻状态,就是前车之鉴。


瑞幸创始人陆正耀的预制菜项目“舌尖工坊”首家门店已经在北京开业,据称“计划在2022年开店3000家”。


或许只有当潮水褪去,裸泳的人才会浮现出来。


6.被高估的门槛,社区团购步入发展拐点


2021年,在社区团购的发展历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年,社区团购一下从火热的2020踏入深水区,严监管、淘汰赛、大洗牌等剧烈变化让我们始料未及,但同时也拥有强烈且笃定的感知:社区团购步入了发展拐点。


在社区团购火热的2020年,云冷研究院通过长期的观察、研究认为:


作为一种商业模式,社区团购本质是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支撑下社会供应链+物流系统+团长的组合系统,是一种去中心化、重运营的电商模式,正因为去中心化和重运营,滴滴、美团、拼多多等企业才能在短时间内杀入。


随着时间的推移,模式不断迭代,社区团购的商业模式会成为今天类似于商超的模式,门槛并不高,也不可能被某几个巨头所垄断,更多的企业依然有享受社区团购商业模式红利的机会。


时间来到2021年,7月同程生活倒闭,8月京喜拼拼收缩,9月橙心优选撤退,12月十荟团停止运营,以资本驱动的社区团购玩家在烧了几百亿资金后并未得到想要的结果,大部分以倒闭收场。


这也验证了社区团购门槛并不高的结论,不能完全利用资本烧出规模,达到赢家通吃的结果,果断止损或资本看不到希望撤离导致倒闭,成为很多资本团的结局。


即使是还留在牌桌上的资本团,如兴盛优选、美团和多多等,经营方式也开始由资本经营转向商业经营,由过度追求GMV转向追求利润、适度追求规模。


2021后半年,兴盛优选采取防守策略,不扩张也不收缩,放弃了东北区域的扩张计划,其北方边疆也就止步于石家庄。


image.png


资本团的困境背后,是区域社区团购平台迎来了第三次繁荣期,生存进化之下的地方团从北到南,大庆九佰街,郑州有井有田,长沙知花知果,深圳土地公,从西向东,荆州加一加,杭州山总亲选…


他们在2021年不但没有倒下,还出现了几倍增长,验证了去年云冷研究院的观点:


社区团购既然是一道大风口,就不可能稍纵即逝,作为一种商业模式,社区团购会成为今天类似于商超的商业模式,不可能被某几个巨头所垄断,更多的企业依然有享受社区团购商业模式红利的机会。


云冷研究院长期看好社区团购赛道:社区团购是在大量完善的高密度人口小区、高效完整的物流配送系统以及已养成的全民电商习惯的基础上衍生出的迭代产物,已经成为中国生鲜冷链零售的新基础设施。


社区团购将成为重要零售渠道,测算远期市场规模将接近2万亿。社区团购,以及生鲜、冷冻食品、预制菜,为一日三餐而生,必将生生不息。


7.生鲜B2B 平台遭遇困境,传统经销商持续迭代:


据公开资料,美菜网成立于2014年,实施“两端一链一平台”模式,坚持控货自营,以冷链物流网络为基础连接上游生鲜生产商和下游商户。2014-2018年,美菜网倍受资本青睐,融资总额为84.18亿。


但从2018年起,市场再未得到美菜的融资信息。烧完几十亿元融资后,去年9月份美菜网关停了部分城市服务,开始大区合并,开启了持续性裁员;今年年初,美菜网再次传出了总部搬迁、裁员仍在继续的消息。


生鲜B2B的另外一个玩家美团快驴,即使有美团做靠山,在2021年也采取收缩策略,暂停了在部分三、四线城市的运营,仅保留了一二线城市。


云冷研究院一直持续跟踪、研究生鲜B2B平台模式对行业的影响,云冷研究院认为:


中国餐饮市场种类多样化,烧烤、茶饮等细分食材异军突起。由于餐饮食材的多样性,食材种类极其丰富,产业链细化程度极高,什么叫丰富


通常小b面对的是最后一层批发商,规模很小,只提供数百个SKU,而Sysco为37万!宽产品线的批发业务在Sysco的收入中占87%。


美菜的商业模式也是服务中小客户,但解决十万+级的SKU供应链管理的挑战,绝非技术、商业模式的问题!


而中国也有特色的应对方法,既然一家批发商并不能满足各类小b的需求,那就多来点,不同类型的批发商汇集成批发市场,批发商之间互为对方库存,这就解决了SKU不足的问题。


其次,在众多食材中,生鲜果蔬供应链管理为管理难点中的难点,由于生鲜果蔬的保鲜周期短、计划性差,导致价格波动明显,一天涨跌幅达到50%也不奇怪,这种市场的交易操作,与期货市场的操作难度相比,只会更难,这恐怕是绝大多数的生鲜创业者忽略的问题。


本人认识一位生鲜产业的一级批发老板,主做辣椒品类,光辣椒品类一天最大的吞吐量就有15车,超300吨,虽然学历不高,但他聪明、勤奋,20多年如一日,专注于一个单品的供应链管理,从基地提前订货(期货)到省会一级批发(赊销)。


行情不好时,一车亏几万眼都不眨,行情好的时候,一车赚几万也轻轻松松(算一车20吨,一斤仅赚一元钱,一车也赚四万元),自己做老板,独立操盘农产品期货、承担行情风险,请问,哪个互联网生鲜平台做得到?


或许,美菜的商业逻辑一开始就理想化了.......生鲜B2B平台涌现、资本驱动的社区团购兴起、团膳的崛起,均未改变生鲜冷链的基本逻辑:


行业里见招拆招,专注品类,不断迭代自身思维,拥抱变化的优秀就业者,将始终是生鲜行业的赢家。


8.社区生鲜、KA商超模式将何去何从:


社区团购崛起的背后,是对传统商超的巨大冲击:


根据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多家超市也预计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永辉超市预亏39亿、人人乐预亏8亿、家家悦预亏3亿…...


据步步高年报披露,永辉超市2020年生鲜及加工产品收入占主营收入的47.8%,而生鲜品类,正是社区团购竞争最激烈的领域。


日常家庭餐桌的鲜活水产、蔬菜瓜果、禽蛋奶等生鲜产品成为巨头们“社区团购”业务的重点品类,在初期为了抢占市场,“社区团购”通常以极低的毛利,甚至负毛利进行竞争。


在中国,生鲜作为消费品具备刚需和高频的特点,永辉超市的生鲜业务极具价格优势,也因此为超市带来了大量稳定的客流,而逛超市的消费者在购买便宜生鲜的同时,往往也会顺带购买其他商品。


然而,这套打法在社区团购面前毫无招架之力,社区团购直接攻进了超市大卖场的大本营,导致超市大卖场的客流大幅减少,降幅基本都达到了两位数,客单价和销售额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同样,近几年很多人都在分析钱大妈的模式,占领社区、密集开店、打折清库存加快商品周转、产地直供加盟模式保证盈利能力......无法否认,这都是钱大妈成功的基础条件。


在资本的加持下,钱大妈顺理成章地开始了向全国的扩张。但是,在实体店普遍经营困难的今天,房租、人工成本是压在实体门店身上的两座大山,钱大妈也不能幸免。


据钱大妈自家披露,新开店面在半年之内会有亏损,从去年一直到现在,市场上不少加盟店被爆出月亏损达到一万元的消息。


虽然加盟门槛和硬性成本投入在加盟前都是透明的,但部分加盟商在与钱大妈的纠纷中提到,钱大妈督导乱改订单、加盟商赔本仍强行坚持营业、大面积亏损的情况十分常见。


虽然钱大妈对加盟店亏损的情况进行了回应,但盲目扩张、门店布局不合理、供应链能力欠缺的问题并非一纸回复所能解决,这些都需要钱大妈花大力气解决,今年1月19日爆出的钱大妈关闭北京所有门店的消息就是警醒:


“钱大妈生鲜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称,北京市场有它的特殊性,自己低估了北京市场的难度,更低估了北京市场房屋租金高企会带来的经营压力。


社区生鲜、KA商超等传统零售业技术进步比较有限。


未来,逐步应用新技术与新方式、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成本是必然趋势。社区团购这样的搅局者,可能会加速传统零售的自我调整,或者说,它就是未来的传统零售模式。


写在最后:


以上八点是笔者对近两年生鲜冷链行业发展的总结思考,也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其中很多观点与多年前笔者在进行云冷1号项目定位时的观点一致。


在与新冠病毒斗争的两年多时间里,猪肉行情又经历了一轮超级过山车,叠加社区团购模式的疯狂、冷静,生鲜冷链产业经历了一次百年巨变,整个生鲜冷链系统正在发生化学反应,创新已成为生鲜冷链发展的核心关键词。


但创新的基础仍然是对产业的深入研究,未来已至,接下来的这个时代一定是好人赚钱的时代,一定是“专业精神、长期主义、战略思维”为王的时代。

相关资讯

  • 快递,菜鸟驿站,直播购物:老年人的电商之墙

    仅仅用非常简单的观察,就会发现电商适老化,从服务立场,到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都有非常多的问题。追求效率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效率不是所有问题的借口。老龄社会正在加速到来。你的推诿,你的刁难,你给出一个绕人的解决方案,最终都会纠缠到自己和家人身上。

    2022/2/1 23:16:03
  • 这届年轻人,年夜饭都买预制菜了

    “对餐饮企业来说,做预制菜是当前大热的趋势。”朱丹蓬坦言,很多企业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紧跟行业趋势去布局预制菜无可厚非。但关键的问题在于,预制菜市场还没有真正进入产销两旺的节点。这个市场不仅需要消费者的认知和接受,对中央厨房、产业链完整度、品质、服务体…

    2022/2/1 23: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