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图虫创意
本文为“第三届中国餐饮品牌节”圆桌论坛环节实录,略有删减,红餐编辑部整编发布。
餐饮业走向内卷,企业如何创新突围?
李进飞:这两年,预制菜很火热,但眼下预制菜也变成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词。周总作为IPCR预制菜研究院发起人,能否谈谈您对预制菜的看法?
周鹏邦:预制菜是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政策大力扶持的产业。从乡村振兴、农民增收、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预制菜的出现是一件好事。预制菜风潮下,餐饮企业、供应链企业顺势转型升级,食品企业也因势利导谋求发展。
过去2年,预制菜发展速度较快。但我们也需要反思,相关企业是否真的形成了核心竞争力、是否建立了护城河?在产品创新、技术工艺创新、品质创新、包装创新等方面,又是否真的有独到之处?如果企业没有建立这些优势,就很容易陷入价格战,行业也会内卷。
同样,企业也必须明确自身定位。在预制菜产业链上,自己要做的是中央厨房企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还是零售企业?自己能否扮演好专家的角色?预制菜企业不要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去做。跨业经营要慎重,必须深思一个问题:是否有足够的人才队伍和专业能力来跨业经营。
△上海交通大学连锁餐饮总裁EMBA班客座教授周鹏邦
预制菜发展到现在,遇到了很多挑战。有人认为这与预制菜行业缺乏标准、相关法规法律的建设不够完善有一定关系。真实情况究竟如何,企业要如何面对挑战,这些都需要总结分析。
虽然预制菜还缺乏统一明确的标准,但也属于食品。食品生产过程要遵守食品的生产标准、标识标准、包装标准、安全标准。在相关标准未明确的情况下,预制菜企业重点考虑的事情是如何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长远来看,预制菜未来的发展会遇到挑战,但预制菜仍是朝阳行业,这个方向是不可逆的。餐饮企业、供应链企业都要把本业、本质做好,不断提升能力,才能在预制菜领域获得更好发展。
李进飞:公众对预制菜存在误解,对预制菜缺乏正确认知,让预制菜成了一个敏感词。但我相信随着食品工业不断进步,食品安全保障、口味等方面在不断提升,国家政府层面也在制定相关标准,未来预制菜会健康发展,不再是一个“敏感词”。
作为一个餐饮人,我也希望未来餐饮商家在被消费者问到有没有使用预制菜的时候,不会出现不敢说的情况。中央厨房、半成品的使用,也是预制菜的一部分。预制菜不只是很多消费者想象的微波炉加热一下料理包后就端上来。消费者对预制菜认知的改变,需要餐饮人不断努力。
李进飞:餐饮市场出现了“冒菜+烤鸭”的混搭,很多餐饮门店上新冒烤鸭。曹总您怎么看待冒烤鸭的未来发展?
曹闽:冒烤鸭是一道知名川菜,属于冒菜的分支,已经有很多年历史,只是很多人此前不知道。实际上,十几年前成都的大街小巷、菜市场里,就能看到冒烤鸭的身影。
2008年,三顾冒菜的门店内就有冒烤鸭这道菜品,也获得了不错的消费者反馈,只是我们没有大力推广。现在,冒烤鸭变成一道独立菜品,也是因为餐饮市场内卷加剧,倒逼餐企进行产品创新、形式创新,于是更多餐饮企业开始进入冒烤鸭这个品类。
△三顾冒菜品牌创始人曹闽
冒烤鸭是个前景广阔的品类。随着越来越多商家介入,更多消费者了解到冒烤鸭这个品类。像四川、江苏的餐饮品牌都在推冒烤鸭。消费者对冒烤鸭的认知度提升,确实是好事。但市场上也有部分商家把冒烤鸭作为投机方式,通过炒作、招商的方式来割韭菜,同时还有商家用劣质鸭肉制作冒烤鸭,这样的做法都无法持续,未来必定会淘汰出局。
长远来看,冒烤鸭发展一定会经历激烈的竞争,品牌力强、产品品质过硬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走到最后。冒烤鸭是川菜体系中的经典菜品,我相信这个品类一定能传承下去。不过,虽然我看好冒烤鸭,但也不希望冒烤鸭发展得太快。基础打扎实后,才能走得更长远。
唐申:菜谱式调料的出现,底层原因在于餐饮企业在成本和效率(出餐、人效、坪效)方面的压力。菜谱式调料满足的是新一代消费者(Z世代人群,他经济)不会做饭,又想下厨,追求健康美味生活的需求。
在我看来,做生意要遵从一些基本原则,不管开餐馆、开工厂,都应该遵从商业规律,贴近用户习惯。餐饮人在经营过程中要思考这些问题:我的用户在哪里,市场未来5-10年的发展方向会是什么。
△申唐产业董事长、九眼桥品牌创始人唐申
世界上有两种人,顺势的人和造势的人。造势很难,但是顺势而为还是比较容易做到。过去,培养一个厨师需要5年、10年,但现在培训3个月、甚至3个小时,就能上岗,这就是时代的趋势。如果企业逆势而为,经营会非常困难。不过,看到趋势的人很多,但最后跑赢的不多,这背后也考验企业的组织能力。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底层逻辑,经营者对行业的认知也决定了选择,而选择也就决定了最后的结果。判断赛道的成长潜力、发展趋势,这十分考验创始人的判断力。
对于大赛道的前景,大家都持有看好态度。但是赛道有宽有窄,发展方向也呈现多样性。其中,有利润高的赛道、有利润低的赛道,有竞争大的赛道、有竞争小的赛道。卖面的叫餐厅、卖粉卖快餐的也叫餐厅。人均消费低的是餐厅,人均消费高的也叫餐厅。细分赛道的发展方向就很考验创始人的判断力和组织能力。
李进飞:众所周知,火锅可能是餐饮行业里竞争最激烈的品类之一。火锅餐企们各出奇招,各种新品、形式都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李总能否分享下,在差异化、标准化产品的打造上,供应链企业可以给火锅餐企提供什么助力?百品日光又是如何做的?
李科: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成都人。在成都,火锅基本等同麻辣火锅,鸳鸯锅可以说是对外地人来成都吃火锅的最大妥协。但从全国乃至全球的角度来讲,能涮煮的都可以称为火锅。
如果说,麻辣火锅为火锅开启了一个赛道,辣让人们的味蕾得到了释放。那么,不同涮煮方式的出现,则让火锅的差异化创新越走越远。
△百品日光创始人李科
百品日光一开始就在思考,除了麻辣,火锅的味型还有什么解决方案?
起初,我们用了三个味道来破题,其中番茄味道就是百品日光对非麻辣味型的破题方案。从全球范围来看,番茄是一款普适性味型。在消费群体上,男女老少幼都能接受这个味型。在地域上,东南西北中等不同地区的人也不反对番茄味道。
从创新的角度来看,火锅还有很大空间。火锅的创新,可以在味道、品质、产业链上深挖。番茄味型领域,百品日光也会继续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延展,通过品质与创新持续引领升级。
李进飞:墨比优创参与孵化了马路边边、老街称盘麻辣烫这样的千店品牌。何总能否分享下墨比优创的创新做法?
何流:墨比优创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公司的定位就是特色餐饮孵化,目前我们旗下有两个千店品牌,马路边边串串香和老街称盘麻辣烫。现在,我们也在孵化第三个品牌——正南柒百泡椒砂锅米线。墨比优创创始团队里大部分人出自华为,没有一个人是做餐饮出身的,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创新。
△墨比优创董事长何流
尚晓红:宋宴创立于2012年。在创立初期,我们就坚持“开少店,做精品”的原则,对菜品创新、选址、门店装修都进行了深入研究。
未来是餐企、供应链协同发展的时代,
李进飞:各位的品牌大多是餐饮企业和供应链企业,而餐企和供应链企业一直是互相成就的关系,供应链的发展助力餐饮企业连锁化,餐饮连锁化程度的提升了也倒逼供应链持续变革。眼下,在大家所处的细分赛道里面,餐饮供应链面临着哪些痛点和挑战?
李科:作为供应链企业,我们关注到餐饮行业的内卷,但我认为内卷并不是坏事。
曹闽:连锁餐饮企业发展过程中,供应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眼下,餐饮供应链面临两个问题。
周鹏邦:未来,不管是餐企,还是供应链企业,都要深思一个问题:如何做好供应链管理。只有管理好供应链体系,品牌才能长远发展。
唐申:所有餐饮企业的发展核心是解决规模问题。企业规模上去后,人效、坪效、能获得的资源、溢价能力也会不一样。如果企业能解决规模问题,或许一大半问题也就跟着解决了。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何流:作为前端门店和品牌的营运者,墨比优创对供应链有两个期望。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尚晓红:我认为,不管是餐饮品牌还是供应链企业,都要根据自身品牌特点,制定出具备品牌特色的产品。同时,品牌也一定要有符合当地的文化,这样才能长久深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