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出海潮正在愈演愈烈,而这背后的供应链大军也在不断加码。
有企业出口创汇翻倍增长
代糖供应商三元生物(301206.SZ)最新公布的一季度财报显示,2024年一季度,三元生物实现了2424.77万元的净利润,相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倍多。
对于本次业绩变动,三元生物解释称,这与其积极开发国外市场有关。
而从年报也可以看出,三元生物在2023年新增了50家国外经销商。加大国际市场的开发则使得其国内、国外业务的营收差距进一步拉开。2023年,三元生物国外的营收占比从68.22%提升至74.24%。
除了三元生物这类本就有海外业务的供应商正在不断加码,一些内销为主的供应链企业也在发力海外。比如,速冻巨头安井食品(603345.SH,以下称“安井”)。
尽管海外业务占安井总营收比例仅1%,但它动作频频。2021年,安井正式将境外收入单独列入财报,这部分营收逐年增高,从2021年的0.35亿元上升至2023年的1.28亿元。
今年1月,安井拟冲刺港股的背后,同样有加强海外业务的考虑,当时其发布公告称,为加快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增强境外融资能力,公司拟在境外发行股份(H 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
4月,安井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已于2023年12月成立了集团进出口部,加快推动进出口业务,目前已开发了香港、菲律宾、澳洲、欧洲等国家海外客户。
发力海外业务,也为安井带来了增量。2024年一季度,安井境外收入为4107.53万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7.22%。对此,安井食品称,这与其控股子公司Oriental Food Express Limited、新柳伍、新宏业的境外业务增量有关。
同为速冻企业的海欣食品(002702.SZ)也在布局海外业务。2023年年底,海欣食品曾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称,其速冻菜肴产品的出口业务还处于早期布局阶段,不过,其未来将继续探索海外市场,将布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
4月,“速冻供应链第一股”千味央厨(001215.SZ)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称,该公司已有产品通过进出口贸易公司销往国外,未来是否制定出海计划,将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结合业务发展做出综合考量。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肉制品加工企业得利斯(002330.SZ),则盯上了预制菜出海生意。4月底,得利斯发布公告称,拟出资5万英镑在英国设立全资子公司。据其公告,得利斯拟出资成立的这家子公司,主营业务正是销售预制菜产品、低温肉制品、速冻米面制品等产品以及货物进出口。
紫燕食品(603057.SH)也在拓展海外业务。据紫燕食品2023年年报,其在2023 年 5 月成立了海外事业部,并对澳洲、美国市场进行了调研,成功签订了澳洲的代理协议,与大华集团和创丰集团就美国市场开拓达成战略合作。
专注番茄复合调味品生产与研发的澄明食品则表示,计划以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为起点开启出海之路,再逐步推向东南亚、欧美等海外市场。
另一番茄制品供应商冠农股份(600251.SH),已经尝到了出海的甜头。2023年,冠农股份的番茄产品出口创汇同比上涨了139.30%。
据了解,冠农股份的番茄酱以外贸出口为主,受益于去年国际番茄酱价格大涨、消费需求旺盛,冠农股份扩产增收,2023年番茄制品生产量同比增加了101.77%,销量则同比增长了122.90%。
这也带动了其营收、净利双双增长,分别上涨了79.97%、50.44%。冠农股份在年报里指出,2023年番茄产业出口量特别是小包装番茄酱的出口量大幅增长,是公司2023年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因素。
番茄酱的市场行情走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番茄酱生产商走出去。天津企业来客麦食品有限公司在2023年首次出口番茄酱。内蒙古也是我国番茄酱出口的重要地区,当地企业金泰禾农业科技也在今年开始尝试出口贸易业务,把番茄酱卖到了马来西亚。
越来越多的餐饮供应链企业或开始探索布局海外,或已经尝到了甜头,正在不断深化海外业务带来的业绩增量。
内卷不动的供应商们,开始“外卷”了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